台灣建築科技中心TBTC
  • 首頁
  • 中心簡介
    • 成立願景
    • 發展運作
    • 中心主任
    • 執行長
    • 中心成員
    • 研發團隊 >
      • 建築結構與防災中心
      • 綠色建材研發中心
      • 生命週期工程中心
      • 智慧建築研發中心
      • 永續混凝土研發中心
      • 新世代建築系統中心
      • 鋼結構工程中心
      • 建築節能研發中心
      • 臺灣創意母體中心
      • 建築資訊建模研究中心
    • 影片介紹
    • 簡介下載
  • 最新消息
    • 中心訊息
    • 研討會訊息
  • 研討會
  • 研究計畫
    •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
    • 高教深耕計畫_特色領域研究中心
    • 國際技術人才培育學院計畫
    • 產學合作計畫
  • 國際交流
    • 歐盟計畫
    • 人才培育計畫 >
      • 高教深耕計畫
      • 台灣人才躍昇計畫
  • 中心大樓簡介
    • 工程概要
    • 鋼結構技術
    • 沖孔鋁板外牆
    • U型樓板
    • 帷幕牆
    • 機電系統
    • 工程記錄
    • 竣工記錄
    • 得獎記錄
    • 影片介紹
  • 相關聯結
  • English
  • 臺科大首頁
  • 新頁面

【新聞】 臺科大新發現/電視背後補光 眼睛較不累 

2/13/2010

 
臺科大臺灣建築科技中心色彩團隊發現,在電視背後加設背景補償光,不論環境明暗如何,能使電視畫面與電視背景自動維持對比,可同時維持電視影像畫質並降低眼睛疲勞。
2010/02/05 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智華/臺北報導】
客廳照明和視聽環境是居家生活品質關鍵,臺科大色彩團隊的「智慧空間實驗室」,探討新型照明與LCD電視、電漿電視或投影機及與人眼交互作用。利用不同光源、照度,搭配不同顯示設備,進行眼睛舒適度、疲勞度與喜好色的實驗,建構影像安全與照明舒適資料庫。

臺科大助理教授陳鴻興說,關燈看電視,久了眼睛易疲勞,尤其看大畫面液晶電視,因播放畫面與電視背景明暗對比差太大,易造成瞳孔不斷縮放適應,眼睛容易疲勞。

他說,室內過亮照明雖會破壞電視畫質,讓畫面顏色過白,且鮮豔度降低,但將室內燈光適度打開觀賞電視比較好。實驗也證實,如能在電視背後加設背景補償光,可維持電視影像畫質與降低眼睛疲勞。

此外,客廳光線會讓人心情大不同,陳鴻興指出,高色溫、冷色系的藍白色燈光可讓人提振精神、注意力集中;低色溫、暖色系的黃白色燈光則讓人較放鬆,但也較易昏睡,這是光色的情緒效應。

图片
臺科大昨天展示「智慧空間實驗室」,透過牆面上的光感應器,偵測房內光量變化,打造最佳客廳照明環境,讓民眾看電視眼睛不會疲勞。 記者侯永全/攝影
因此,辦公室等工作場合多用日光燈,臥房適合黃色燈光,居家客廳建議可採用不同色溫的照明燈具組合,依不同欣賞電視影片情境,搭配開關,讓客廳展現不同氣氛。

3D電影 不是人人都適合看
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智華/臺北報導】2010.02.05 06:46 am

3D電影《阿凡達》全球熱賣,臺科大工程所助理教授孫沛立指出,不是人人都適合看3D電影,有的人天生沒有立體視覺或異常,或因受傷,一隻眼睛包起來,3D電影會變成2D。

孫沛立表示,3D是透過視網膜接收具有視差的影像,再經由視神經合成,形成具有三度空間感受的立體影像。只要仿效兩眼所看到的影像,製作兩張有視差的圖片,再強迫左眼看左圖,右眼看右圖,如果兩張圖的差異不大,大腦就會產生3D立體的錯覺。

他說,人眼雖對焦在3D銀幕上,但凝視不同距離的3D影像內容,兩眼內聚夾角會改變,違反對焦與內聚同步改變的自然現象。經訓練能適應這種不自然的觀看環境,但跟2D影像相比,兩眼內聚夾角如隨3D內容不斷改變,容易使控制眼球的肌肉疲勞。 

孫沛立指出,立體視覺就像色盲一樣,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得到,約有百分之四人沒有立體視覺,一成五的人立體視覺異常,這些人都不適合觀看3D影像。

立體影像主體距離觀眾太近或太遠,都會讓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,他說,3D影片影像「跳出」會讓觀眾有臨場感,但「跳出」銀幕的次數不能太多,且位置最好在畫面的中央區域。《阿凡達》影像多在中、遠距離間遊走,因角度變化極小,疲勞度較輕微。

孫沛立說,3D影像如果忽遠忽近會讓眼睛容易疲勞、不適,由於影片製作時以中間觀賞的距離來設計,民眾看3D影片時最好買中間偏後的位置,太近的座位可能會讓眼睛不太舒服。

他也表示,在國內觀看3D影像後不適的情形比國外多,可能是臺灣3D影片多了字幕,有字幕的3D影片可能導致眼睛在字幕與影像主體間來回掃視,大幅增加眼睛的疲勞度。

黃白光鎢絲燈 最讓人放鬆 
图片
更新日期:2010/02/05 04:11
图片
〔記者陳怡靜/臺北報導〕黃白燈光讓人最放鬆?暗室中看電視,若沒背光,要當心「光感受性發作症」? 

臺灣科大建築科技中心色彩團隊打造「智慧空間實驗室」,找出最適合的客廳照明與視聽環境,結果發現黃白光的鎢絲燈最能讓人放鬆;不管在明室或暗室看電視,若牆面背景較亮,人的眼睛就會相對舒適,建議民眾在電視後加裝照明。

光電所助理教授陳鴻興指出,關燈看電視時,電視亮度和背後牆面或周圍空間明暗差距太大,客廳又是移動空間,偶爾喝水、拿東西,人不可能直盯電視,瞳孔在明暗間不斷放大又縮小,易感疲勞。

有趣的是,臺科大也發現「低色溫、黃白光的鎢絲燈」較易讓人放鬆,光電所教授胡能忠指出,經量測腦波證實,在「高色溫、藍白光」照射下,腦中α波呈現出對環境的高警覺性、情緒緊張;但在「低色溫、黃白光」照射下,α波則呈警覺較弱狀態,情緒較放鬆。
因此辦公場所適合用藍白光,才能提振員工精神,「若和人相親,則切忌選擇藍白光的餐廳,否則失敗率不低。」

臺科大護眼睛 進攻色彩研究 
图片
更新日期:2010/02/05 00:07 鄭沛揚
图片
【記者鄭沛揚臺北報導】電影《阿凡達》掀起3D熱潮,但全臺陸續出現觀賞後頭暈目眩的案例;而客廳成為居家空間中心,照明該如何搭配最舒適?臺灣科技大學校長陳希舜表示,未來許多科技產業與色彩學習習相關,但臺灣缺少綜合研究機構,因此成立色彩科技研究中心整合技術。

臺科大助理教授孫沛立表示,觀看3D影像有嘔吐感,原理與車上看書相同,眼睛凝視位置不同的影像,視覺無法及時捕捉,造成暈眩感。3D影像因個人特質而異,主要是因為影像的平移、前後、立體重疊等因素。研究團隊試圖找出最佳視野,減少觀眾不適感,提供產業未來研發方向。

孫沛立說,色彩中心研究3D影像超過一年,發現國人觀賞3D影像不舒服程度高於國外,主要是臺灣影片多有字幕,造成眼球在影像與字幕快速掃動,大幅增加眼球疲勞度。他建議業者或許可朝「無字幕」的方向發展。
臺科大另外打造「智慧空間實驗室」,觀察照明設施與人體情緒的互動。一般而言,冷色溫的藍白色燈光可讓人提振精神;而暖色溫的黃白色燈光則容易使人放鬆。研究中心指出,長期處在不恰當的燈光下,例如休息時開強冷光,容易造成生理時鐘失調,嚴重時甚至可能產生乳癌等病變。

「智慧空間實驗室」在地板與牆壁中嵌入34顆光感應器,隨著人體移動偵測房間內光量變化,並隨個人喜好調整。助理教授陳鴻興表示,不同照明與不同視聽設備結合,可以模擬國人居家生活情境,研究最適合放鬆的光量與色調。

陳鴻興說,許多人為了追求畫質,選擇關燈看電視。但畫面與室內明暗對比過大,瞳孔必須不斷縮放,長期下來會對眼球造成傷害。雖然室內過亮會影響畫質,但陳鴻興仍然建議民眾開適度燈光看電視。

陳鴻興與研究團隊進行實驗,希望能同時維持畫質與正常光量。他們嚐試在電視背後加設背景補償光,不論環境明暗,能使畫面與背景維持一定對比。陳鴻興推估,這些光感實驗成品可在10年後上市,讓民眾同時兼顧健康與娛樂。

一隻眼睛受傷3D阿凡達變2D

【記者嚴文廷/臺北報導】

3D影像是傳送兩個有些微視差的影像,透過人的左眼與右眼合成,在腦中出現一個立體影像,假如民眾一隻眼睛受傷包著繃帶,進入3D電影院看阿凡達,恐怕是浪費錢,因為只能看到2D影像,而無法順利呈現3D效果。

臺灣科技大學色彩研究中心不斷研究如何讓人看影像更舒適,最近掀起話題的3D賣座電影「阿凡達」也成了研究重點。臺科大工程技術研究所助理教授孫沛立分析,由於3D電影需要人的視覺神經協助合成影像,雙眼不斷的進行聚焦運動,因此部分民眾看完3D電影會感覺眼睛疲勞。

平均而言,約有15%的人立體視覺異常,4%沒有立體視覺,即使進入3D電影院,也不見得會看到真正的立體電影,很有可能只看到兩個接近重疊的影像。孫沛立表示,包括斜視、鬥雞眼或兩眼視差太大的人,都可能會在觀賞「阿凡達」等3D 電影的過程中產生不舒服的暈眩感。 

另外,由於3D電影是兩個類似影像後的結果,必須靠著右眼看一個影像,左眼看另外一個影像,並由人腦來結合。孫沛立表示,如果一個眼睛受傷,包著繃帶時,進入3D電影院也只能看到一個影像,等於是花了3D的錢看一場2D電影。

【2010-02-04/聯合晚報/A12版/生活】


電視背後打光眼睛不疲勞

【記者嚴文廷/臺北報導】

關燈看電視眼睛很容易疲勞,原來是因為電視亮度與背後牆面明暗差距太大,瞳孔不斷放大又縮小。臺灣科技大學研發出新方法,在電視背後打光,減少電視亮度與背景的反差,讓看電視更舒適,甚至把客廳也搬進實驗室,隨著主人心情調整照明的顏色與亮度,例如下班後就用暖色系放鬆,工作時就開冷色系燈加快工作效率。

家裡的電視螢幕不如電影院這麼大,仍會露出一大面牆,如果關燈看電影,就會出現電視很亮、後面很暗的情形。臺科大色彩研究中心研究發現,人不可能猛盯著螢幕不放,眼神一不小心就會飄到較暗的牆面,此時眼睛的瞳孔立刻放大,回到螢幕又縮小,看電視的過程中,瞳孔不斷進行放大與縮小的運動,自然會疲勞。

臺科大光電所助理教授陳鴻興表示,一旦眼睛不經意看到牆面時,瞳孔不至於劇烈運動,就能減緩眼睛疲勞。

【2010-02-04/聯合晚報/A12版/生活】

臺科大研究:如何提高3D影像舒適度 
图片
更新日期:2010/02/04 16:53
图片
電影《阿凡達》席捲全球,讓民眾體驗到3D的臨場感,不過,看了3D電影後有人因用眼過度,導致急性青光眼,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的色彩科技研究中心指出,因為立體影像距離觀眾一下子太近或太遠,會讓民眾不舒服,建議3D影片中從螢幕跳出來的次數不能太多,最好在畫面的中央區域,而且兩眼視差太大的民眾,也不適合觀看3D電影。

臺科大色彩研究中心的研究重點,在於針對如何讓人看影像更舒適,對於部分民眾看完3D電影,眼睛感覺疲勞、或頭暈的情況,臺科大工程技術研究所助理教授孫沛立分析,3D電影是兩個類似影像後的結果,必須靠著右眼看一個影像,左眼看另外一個影像,並由人腦來結合,如果一個眼睛受傷,包著繃帶時,進入3D電影院也只能看到一個影像,等於是花了3D的錢看一場2D電影。如果3D內容像《阿凡達》一樣,在中遠距離間遊走,角度變化小,疲勞度會比較輕微,如果是恐怖電影,有太多跳出來的畫面,眼睛會不舒服,建議製作3D影片的導演,規劃跳出銀幕的次數不能太多,最好在畫
面的中央區域,並減少字幕。 

臺科大工程技術研究所助理教授孫沛立表示,平均來說,約有15%的人立體視覺異常,4%沒有立體視覺,即使進入3D電影院,也不見得會看到真正的立體電影。 

圖說:臺科大工程技術研究所助理教授孫沛立說明,3D影像有比較好(○)、跟比較差(×)的不同。

(2010/2/4 下午 04:53:03 徐詠絮)

享受3D電影聲光 臺科大:注意視覺安全 
图片
更新日期:2010/02/04 18:05


(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臺北4日電)日前傳出有人觀看3D電影「阿凡達」造成眼睛不適,甚至疑似間接導致中風的案例。臺科大研究團隊提出實驗分析指出,每人對3D影像適應力不同,在享受聲光刺激時,要注意安全性。

臺灣科技大學色彩科技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孫沛立指出,3D影片、遊戲都是較強烈的視覺刺激,適量無害,過度容易傷害視神經。3D影像的舒適度與「影像內容」、「個人特質」以及「3D攝影顯示系統」有關。

孫沛立說,在國內觀看3D影像造成不適的情形比國外多,有可能是在臺灣看3D影片多了字幕,以至於觀眾得在字幕與影像之間不停來回掃視,大幅增加眼睛的疲勞度。

此外,3D影片的舒適度也受攝影技術及顯示器好壞的影響。3D影像安全除個人應注意外,設備廠商、影片內容提供者都有責任。990204


享受3D影片聲光 注意視覺安全 
图片
更新日期:2010/02/04 21:59 
图片





臺灣科技大學色彩科技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孫沛立4日表示 ,3D影片、遊戲都是較強烈的視覺刺激,每人對3D影像適應力不同,在享受聲光刺激時,要注意安全性。


中央社記者李先鳳攝 99年2月4日

斜視、視差大者 對3D電影較不適應 
图片
更新日期:2010/02/04 16:15 韓啟賢


3D電影「阿凡達」引起風潮,不過,近來海內外都有傳出觀看3D電影造成頭暈或眼睛不適的報導。臺灣科技大學今天(4日)指出,每個人對3D影像的適應能力不同,像是斜視與視差較大的人就比較容易不適應。此外,如果看3D電影發生不舒服或眼睛疲勞的狀況時,要趕快讓眼睛休息、不要逞強。

臺科大工程所助理教授孫沛立指出,3D是透過視網膜接收具有視差的影像,再經由視神經合成,形成了具有3度空間感受的立體影像;也就是說,只要仿效兩眼所看到的影像,製作兩張有視差的圖片,然後再強迫左眼看左邊的圖、右眼看右邊的圖,如果兩張圖的差異不大,大腦便會產生3D立體的錯覺。

對於有些人觀看3D影片會有頭暈或眼睛不舒服的感覺,孫沛立表示,這和個人的體質有關,因為每個人對3D影像的適應能力不同,像是斜視與視差較大的人就比較容易不適應。孫沛立說:『(原音)因人而異,就是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。比方說你有一點點斜視,感受就會和我們拍攝當初的假設是不一樣,你就比較容易覺得噁心疲倦;那有些人也有可能兩眼度數差很多,可能影像的變形對他來講會有比較大的負擔。』

還有年紀比較大的人,當遠近距離有比較大的變化與影像快速跳動時,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去適應。因此,在觀看3D電影發生不舒服或眼睛疲勞的狀況時,要趕快讓眼睛休息、不要逞強。

孫沛立還呼籲3D影片內容製作與提供者,在影片中最好將不重要的背景模糊化,引導觀眾的視覺焦點,避免讓觀眾隨意凝視距離差距很大的背景和前景,而且少用浮動文字,以及在影片中要提供可讓觀眾眼睛放鬆的片段,以降低觀眾視覺的疲勞度。 


看3D眼痛頭暈 視差大、斜視不適合 
图片
更新日期:2010/02/04 13:35

科幻鉅片「阿凡達」也引發了「阿凡達後遺症」,3D電影太過身歷其境,有人看完電影頭暈、想嘔吐、甚至間接導致中風。學者表示,民眾之所以不舒服,是因為立體影像忽遠忽近,建議接下來想去觀賞影片的民眾,最好坐在畫面的中央區域,避免凝視距離差距過大的背景和前景,此外,兩眼視差太大的民眾,也不適合觀看3D電影。

(陳映竹報導)

電影「阿凡達」讓人們體驗3D的臨場感,除了票房熱潮,也出現身體不適的爭議。臺科大光電研究所助理教授孫沛立研究發現,3D影像是透過視網膜接收具有視差的影像,強迫左眼看左圖,右眼看右圖,大腦才能產生3D立體的身歷其境「錯覺」,但左右眼內聚的夾角改變,違反對焦和內聚同步改變,造成不少民眾看完電影出現頭痛、頭暈、甚至想嘔吐等不適症狀;還有人眼睛劇痛、視力模糊。

孫沛立建議,廠商應該設計符合3D視覺特性的顯示系統,提供讓眼球放鬆的片段,兩眼視差太大、斜視的民眾,也不適合觀看。 (T) 

孫沛立說,臺灣出現這麼多民眾,看了3D影片後不舒服的後遺症比國外多,原因之一可能是多了字幕,導致眼睛得一會兒搜尋影像、一會兒看字幕,大幅加眼睛的疲勞度。


評論已關閉。

    最新消息 ::

    全部
    Announcement
    Events
    Forum
    News

    歷屆研討會 ::
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。
  • 首頁
  • 中心簡介
    • 成立願景
    • 發展運作
    • 中心主任
    • 執行長
    • 中心成員
    • 研發團隊 >
      • 建築結構與防災中心
      • 綠色建材研發中心
      • 生命週期工程中心
      • 智慧建築研發中心
      • 永續混凝土研發中心
      • 新世代建築系統中心
      • 鋼結構工程中心
      • 建築節能研發中心
      • 臺灣創意母體中心
      • 建築資訊建模研究中心
    • 影片介紹
    • 簡介下載
  • 最新消息
    • 中心訊息
    • 研討會訊息
  • 研討會
  • 研究計畫
    •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
    • 高教深耕計畫_特色領域研究中心
    • 國際技術人才培育學院計畫
    • 產學合作計畫
  • 國際交流
    • 歐盟計畫
    • 人才培育計畫 >
      • 高教深耕計畫
      • 台灣人才躍昇計畫
  • 中心大樓簡介
    • 工程概要
    • 鋼結構技術
    • 沖孔鋁板外牆
    • U型樓板
    • 帷幕牆
    • 機電系統
    • 工程記錄
    • 竣工記錄
    • 得獎記錄
    • 影片介紹
  • 相關聯結
  • English
  • 臺科大首頁
  • 新頁面